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民政局 >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41600771122858U/202507-00039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亳州市民政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 其他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7-16 发布日期: 2025-07-16
咨询机构: 亳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 咨询电话: 0558-5110089
索引号: 11341600771122858U/202507-00039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亳州市民政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 其他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7-16
发布日期: 2025-07-16
咨询机构: 亳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
咨询电话: 0558-5110089
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
发布时间:2025-07-16 15:42 信息来源:亳州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

 

县区民政局、党委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工商联亳州高新区有关单位,全市性社会组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规范化建设推动全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根据省民政厅五部门《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管字20254号),结合实际,制定如下落实政策举措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提升两个覆盖水平。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加大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应建尽建基础上,推动符合条件的功能型党组织向实体型转变。暂不具备条件的,可选派党建指导员,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开展党的工作。行业特征明显、管理体系健全的行业,可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党组织,对会员单位党建工作进行指导。按规定把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社会组织章程,健全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重大问题决策制度机制,制定党组织参与决策事项清单,推行社会组织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组织书记一般由党员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应参加或列席管理层有关会议,党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可邀请非党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强化党建品牌培树,引导各级行业(综合)党委、社会组织党组织,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党建品牌责任单位:市委社工部、各市级行业(综合)党委、各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党委(党组)、各县区(亳州高新区)有关单位、各全市性社会组织。以下均需各县区(亳州高新区)有关单位、各全市性社会组织按职责分工落实,不再列出】

(二)严格审查负责人人选。承担社会组织负责人审核职能的相关部门要细化任职条件、程序等要求,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按照讲政治、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原则严格审查。落实《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试行)》(亳社通〔202413号),加强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政治审核把关社会组织要建立健全负责人选任、公示、履职、管理、监督、退出等制度,推选政治合格、在本领域有代表性、具备相应经验和业务能力、适合岗位职责要求的人员担任负责人,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后开展民主选举,在选任负责人前应向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充分说明人选的相关情况,选任后“一届一备、换届必备、变更必备”要求,及时到民政部门进行备案。责任单位: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各市级行业(综合)党委、各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党委(党组)】

二、依法严格登记审查

明确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社会组织,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领域社会组织,支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社会组织依法成立。适度放宽科技类社会组织成立登记条件和异地商会登记管理权限。培育服务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产业协会。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工商联、有关行业管理部门】

实行事先告知提示。制定《亳州市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成立登记事先告知书(示范文本)》和《亳州市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成立登记捐资承诺书(示范文本)》。在社会组织申请成立登记时,向发起人、捐资人书面告知登记管理法规政策要求重点提示捐资人对投入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社会组织的财产必须用于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活动、法人终止时剩余财产不得向发起人或捐资人分配等规定。发起人在告知后继续提出申请的,签收事先告知书。捐资人清楚知晓社会组织财产属性和捐赠行为法律效果后继续履行捐赠的,签署捐资承诺书。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规范名称管理。贯彻落实《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加强对社会组织名称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名实一致性审查。清理纠正不规范社会组织名称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名称,要通过名称变更、注销登记等方式积极稳妥处理。【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业务主管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

(六)引导社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登记管理机关会同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在社会组织申请成立登记、章程核准时,按照明确、清晰、聚焦主业的原则加强业务范围审定。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要健全工作程序,完善审查标准,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宗旨、业务范围、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把关。社会组织超出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的,登记管理机关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处理。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业务主管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

三、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社会组织要按照章程示范文本制定章程,依照法规政策和章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细化完善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职权、议事规则和履职要求,建立并落实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述职制度。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应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平等表决、理事长(会长)末位表态,对不同意见应予以记录涉及人、财、物等重大事项,按规定由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决策的,不得由个人专断或由理事长(会长)办公会等代为决策。健全完善证书、印章、档案、文件、信息公开负责人任职从业人员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监事(会)应忠诚、勤勉履职尽责,加强对负责人、理事、财务管理人员等职务行为的监督。严格落实《行业协会商会自身建设指南》《学术类社会团体自身建设指南》《社会服务机构自身建设指南》。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规定,按照非营利法人要求有效利用、规范管理资产,建立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内部财会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负责人、理事、监事、主要捐赠人等与社会组织交易对象存在控制关系或者能够施加重大影响的,应当主动报告并按规定回避表决,相关交易情况应依法如实披露社会组织应建立内部纠纷解决机制,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内部矛盾纠纷。业务主管单位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机构运行各项制度,指导解决内部治理问题。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业务主管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

(八)加强分支(代表)机构管理社会团体、基金会要审慎决策设立分支(代表)机构,设立前应设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做到与自身宗旨和业务范围相符合,与管理服务能力、工作需要相适应,并按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要求履行相关报告或者批准手续后,按程序提交理事会表决通过,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分支(代表)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不得开设银行账户,不得另行制定章程,不得以各类法人组织名称命名,开展活动产生的法律责任,由设立该机构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承担。不得将分支(代表)机构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运营,不得借设立分支(代表)机构收取或变相收取管理费用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业务主管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

四、强化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业务主管单位建立健全双重管理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明确社会组织进行报告的程序、事项明细、管理要求等,将社会组织的重要人事变动、重要会议及活动、设立分支(代表)机构、大额资金收支、对外交往、接收或开展境外捐赠资助等事项纳入报告范围。行业管理部门加大对本行业本领域已脱钩行业协会商会和直接登记社会组织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民政部门指导社会组织建立活动影响评估机制,对可能引发社会风险的重要事项事先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社会组织要严格落实重大事项主动报告制度,及时向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登记管理机关报告,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要定期调度。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业务主管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

)提升年检年报工作质量。民政部门督促社会组织如实填报年度工作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经集体研究后按要求报送细化年检审查标准,加大对超期换届(换证)、内部治理、财务管理、活动开展等监督管理加强年检结果、年报发现问题分析运用,可采用提醒敦促、约谈负责人、发放整改文书、行政处罚等梯次监管工具督促整改。加强对长期不参加年检年报社会组织清理整治。优化社会组织“年检”服务。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业务主管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

(十)规范社会组织收费。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持续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规范收费行为,严格落实收费公示和明码标价制度。对于强制入会和强制收费、利用法定职责和行政机关委托或授权事项违规收费、通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收费、通过职业资格认定违规收费、通过培训或评价发证违规收费、只收费不服务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民政局】

)加强综合监督管理。贯彻落实《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亳办发〔201714),持续推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社会组织内部治理、业务活动、对外交往的管理。探索建立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监管重点事项清单。民政部门依法对社会组织加强登记审查、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业务主管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对所主管社会组织切实负起相应监督管理责任,加大对所主管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财务和人事管理、研讨活动、对外交往、接受境外捐赠资助、按章程开展活动等事项的管理,督促指导内部管理混乱的社会组织进行整改,组织指导社会组织清算工作。行业管理部门将社会组织纳入行业管理,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做好本领域社会组织的登记审查。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自身职责,对社会组织涉及本领域的事项事务履行监管职责,对社会组织实施有效监管。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业务主管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

(十三)加强重点活动管理。贯彻落实《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国评组发〔20223号),依法依规持续查处违规评比表彰活动。持续开展社会组织节庆展会论坛活动专项治理工作,业务主管单位要按照“双重管理”要求,对所属社会组织举办的节庆展会论坛活动进行审核把关。贯彻落实《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综合运用取缔、劝散、信用监管、公开曝光等方式,常态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落实社会组织简易注销机制,破解僵尸型社会组织出清难题。提升社会服务机构监管效能,落实省民政厅等4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重点领域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皖民管字〔202132号),通过严格双重管理、强化登记审查、规范登记流程、加强监督管理,切实规范民办学校、医疗、托育、养老等重点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服务工作;强化非营利监管,并贯穿登记、年检、执法等全流程。强化民政主管社会组织监管,明确业务主管科室(股室),依法依规履行好业务主管和登记管理双重职责,对业务活动开展情况、服务质量、内部管理、信息公开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业务主管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

)创新监督管理手段。探索推进社会组织细化分类,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建立社会组织跨部门监管工作机制通过向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发提醒函问询函征求意见函,向社会组织发约谈函责令整改函,向有关职能部门发问题线索移交函强化对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及相关责任人责任追究和查处。探索建立涉社会组织信访事项分类处置机制,按类别及时转送相关部门协商调解,必要时采取约谈通报、审计监督、司法仲裁等方式化解矛盾。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业务主管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

(十五)提升行政执法和信用监管水平。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执法文书,加强执法案卷管理。落实《安徽省民政领域初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对符合适用条件的初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加强对社会组织发起人、拟任负责人信用信息核查,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登记或备案为社会组织负责人。落实《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规范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归集,将完成失信修复或满足规定时限的社会组织及时移出,依法落实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推动以评促建,因地制宜完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指标,推动评估结果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参加评先评优等工作中的运用,提高社会组织参评积极性。【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业务主管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

五、积极引导发展

加强政策保障积极探索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的社会组织登记制度,细化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举措,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薪酬管理,支持社会组织按规定享受免税资格、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等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业务主管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

(十)加大扶持力度。落实社会组织孵化示范基地建设指导意见,探索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同行业、上下游产业领域社会组织通过注销合并等方式进行重组,实现做大做强。探索建立社会组织诉求直通车机制,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回应社会组织诉求。引导社会组织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开展先进社会组织案例库建设和典型宣传等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制定《全市性社会组织教育培训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着力培育高素质社会组织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业务主管单位、各行业管理部门】

)突出特色优势。积极推动社会组织持续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积极服务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更好融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等工作,助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开展百社进百村”“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服务乡村振兴,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农业农村局、市工商联】

各级民政、社会工作、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要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各项任务,加强协同配合,增强工作合力。民政部门要结合实施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以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亳州市民政局             中共亳州市委社会工作部

 

亳州市农业农村          亳州市监督管理   

 

亳州市工商业联合会

 

                         2025313

 

 

 

 


Copyright©2023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0510号-2
主办单位:亳州市民政局 联系方式:0558-5539092
  网站标识码:3416000026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