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点任务一季度进展 |
任务
序号 |
任务事项 |
责任单位 |
牵头领导 |
责任部门 |
进展 |
1 |
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1200户,新建农村幸福院64个。 |
市民政局 |
蒋 灿 |
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科
|
将工作任务纳入养老服务重点工作加以推动,印发《2025年度养老服务重点工作任务》,将建设任务分解至县区,每月统计全市工作进展。目前村级养老服务站已建成4个,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90户。 |
2 |
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
市民政局 |
蒋召亮 |
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科
|
2025年1月,会同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通知》,全市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1155元提高到1213 元,每人每月1575元提高至 1654元。 |
3 |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城乡低保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精准发放残疾人补贴,及时开展临时救助。 |
市民政局 |
任淑娟 |
市社会救助和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科
|
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1.8万人、特困人员2.5万人,今年以来累计支出低保和特困供养资金2.6亿元。开展临时救助2213人次,支出临时救助金621.8万元。会同财政、残联等部门完成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工作,将“两项”补贴标准由86元/人/月提高至94元/人/月,截至3月底,全市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17.9万人。 |
4 |
推动养老优质服务向农村覆盖。 |
市民政局 |
蒋 灿 |
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科
|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把年度建设任务纳入养老服务重点工作加以推动,将建设任务分解至县区。2025年新建农村幸福院64个,目前村级养老服务站已建成4个。提升家庭养老服务能力,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120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90户。 |
5 |
坚持“半城文化半城药”,优化城区道路命名。 |
市民政局 |
闫媛媛 |
区划地名和慈善事业促进科
|
2011年7月我市开展第三批道路命名时,按照市里要求,市区划与地名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座谈会商,明确城区道路命(更)名立足突出亳州“中华药都”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大特色,按照“半城文化半城药”原则,确定了以后“新建南北方向的路、街以体现我市历史文化题材为主,东西方向的路、街以体现我市中华药都特色题材为主”的道路命名原则。2023年5月,经征求相关市直单位、谯城区、高新区意见,市地名办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区道路命(更)名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道路命(更)名原则应立足突出亳州“中华药都”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大特色,按照“半城文化半城药”的原则,城区道路东西路原则上以“中药材名称”命(更)名,南北路原则上以“亳州的历史、地理、文化”命(更)名,对命(更)名原则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命(更)名原则完善后,我市城区道路均坚持按照此原则进行命(更)名。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