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业务频道 > 区划地名和慈善事业

亳州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社区治理见实效

访问次数: 区划政权地名科 赵春晓 来源: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0-07-22 16:58
文字大小: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截至2020年6月底,亳州市共1221个村,132个城乡社区。社区“两委”成员1264人,“两委”成员数10306人。长期以来,亳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决策和部署,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在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上多措并举、协同联动,积极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服务工作改革创新,使社区服务参与主体更加多元、社区治理格局更加完善、有序,社区居民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满不断提升,成效较为显著。

“党建+”社区治理取得新成绩。我市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动“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组织、示范、引领作用,把基层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党建+”模式的路子,通过“党建+阵地建设”提升了居民文化品质、“党建+网格管理”创新了社区治理模式、“党建+志愿服务”营造了社区和谐氛围,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示范引领成效更加明显,激发了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取得了社区治理的新成绩,受到了居民广泛一致好评。

制度建设顶层设计上取得新实践我市立足自身实际,统筹谋划,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和完善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的通知》《关于全面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确定了我市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发展思路和推进策略,实现了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为我市加快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城乡社区治理模式提供政策支持和实践思考。

在社区投入、服务保障上取得新提升2019年以来多方投入6000多万元,不断加强社区办公和服务设施建设。通过购买、新建、置换等方式,逐步改善了社区的办公服务条件,有效确保社区服务建设稳步推进。2018年市政办印发《关于规范社区工作经费和专职工作人员报酬标准的通知》,增加了社区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经费,明确社区工作者报酬参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标准,全市城乡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待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探索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岗位和等级相结合的职业体系,进一步激发社区专职工作者干事创业热情,《亳州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体系指导意见》正在进行征求意见,即将印发。

平台搭建、数据互通上取得新成效全市88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服务中心窗口,1344个村(居)全部建立党群服务中心。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我家亳州”智慧社区建设等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推动县区与乡镇之间、县级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建立健全乡镇、村(社区)“网上办事大厅”综合服务代办点,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医疗、教育、就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抚恤优待等政策落地。我市始终坚持“数据汇集永远在路上”的心态,统筹系统上云,推进数据汇集,实现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走路”。截止今年6月份我市已入库78家单位2271类数据,汇集库数据总量达353.78亿条,数据交换总量达11430亿条。依托“大数据”,我市先后在教育、民政、扶贫等领域进行了创新应用,成果显著,既促进了社会公平、公正,又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

是在社区准入、减负增效上取得新进展针对社区承担行政事务多、社区服务少的状况,我市结合机构改革职能调整,组织召开会议,主动对接有关部门,厘清基层政府和基层自治组织权责边界,对照梳理完善基层自治组织承担的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和协助政府的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及时做到“增、减、删、留”等工作。2019年12月我市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的通知》,梳理制定社区依法履职事项及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两个清单,明确社区依法履职工作事项18项,社区协助政府工作事项22项,较之前减少14项。2019年亳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规范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挂牌和使用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对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挂牌、使用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和规范,明确要求“不得以是否挂牌、是否单独设立办公室来评价考核村(社区)工作”。为巩固我市社区减负增效行动成果,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2020年我市开展“社区万能章”专项整治行动。经认真梳理,目前我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共46项,依据法律法规,结合群众自身需求,已上报省民政厅建议对34项证明事项进行清理,保留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且能够核实的12项证明事项,切实推进社区减负增效。

六是在社区疏导、矛盾化解上取得新成果2020年3月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的通知》,通过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有效解决了城乡社区具有公共性、紧迫性问题,如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环境治理。完善心理疏导机制,通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专业社会组织在市级试点和谐佳苑社区、区级试点马元社区开展“三社联动”试点建设,加强对城乡社会救助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困境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社区服刑人员和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群体的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务。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健全城乡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办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流程》《金牌调解员选聘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亳州市一直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通过搭建金牌调解员队伍、专门调解中心、自主研发的多元解纷工作网络平台,不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落实经费保障,丰富调解方式,为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提速增效。依托社区综治中心,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实施“雪亮工程”,加强了城乡社区治安防控网建设。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已全部实现“一村(居)一警”全覆盖,守护城乡社区平安,全面提高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水平,防范打击黑恶势力扰乱基层治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3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0510号-2
主办单位:亳州市民政局 联系方式:0558-5539092
  网站标识码:3416000026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07号